闲书看得,终究是闲情逸致,可是春节的闲书,看得我出一身冷汗。

  家里的读者文摘海外文摘这样杂志倒不少,可惜都看过了。还好发现有本《易中天品三国》,虽然是超级畅销书,可我还真就没看过。于是,欣欣然,拎着上厕所去了。

  说是畅销书,真不是盖的,文字上深入浅出,想看热闹的有热闹看,想看历史的有历史看,想看历史背后的,分析的也很到位。虽然只是下半本书,也很值得打发时间。

  比如说到蜀汉政权的林林总总,就是围绕三大利益集团:益州本土集团、刘焉东州集团和刘备荆州集团,猇亭之战、诸葛北伐直到最后投降魏国都是三大利益集团斗争的结果;提到东吴,则是以“江东化”为主线,虽然有淮泗将领和北来士人,但是最终还是江东大族渐渐掌权;曹魏从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开始,就逐步拉开了魏晋南北朝的士族掌权。

  书中的历史八卦也偶尔客串一下,调节调节,恰到好处。

  本来这样看看,也就完了,只是书的后面,还附了一篇附录。看完着实让我出了一身冷汗。

  品三国不是普通的评书,易中天作为大学教授写这样的书,难免是带着学术风格的。所以在书中对三国兴衰背后多有分析,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规律的论述也很到位——当然,也毕竟是畅销书,所以书中的观点大多是已经有的观点再来阐述一遍,不过是别的学者是在学术论文里学术味道很浓的系统的阐述,而品三国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科普。或者,也有他独特的观点但是我没看出来吧。

  其中,关于三国兴衰背后的一条大规律是中国历史地主掌权的三个阶段:秦汉的贵族地主、魏晋南北朝的士族地主和隋唐确立一直到明清的庶族地主。

  秦汉所以是贵族地主掌权,因为汉代是通过举荐或者通晓经书做官,所以有“举孝廉”一说,孝子贤孙或者地方上声名很好的人可以到中央任职,在有就是有家传经学的人能去中央做官。地方上声名好的人是什么人?家传有经学的又是什么人?当然是几代的贵族积累才有,所以说是贵族地主掌权。

  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地主掌权,因为曹魏确立了“九品中正制”,出现上品无寒门的情况,在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都有提到。首先在汉代已经积累了世家大族,为士族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比如袁绍的“四世三公”,其实就是士族的前身。九品中正制又是让这些大族之间互相评定,自然互相品评共同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后能够做官的必然都是从参与九品中正制的大族当中产生。这样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士族的退化,最终引起了五胡乱华的惨烈结局,而且这个惨烈结局一直持续到最终士族消失为止,三百多年都是血流成河。

  之后的隋唐确立起来庶族地主掌权,次要一个原因是士族在前三百年已经受到严重的削弱;主要一个原因是科举,无论出身如何家世如何,只要科举中了就可以做官。所以有能力读书的阶层就可以掌握政权,这些人,当然很少是天天种地的农民,而是有闲暇的地主阶层。在唐朝开始时候,一些大族还是不屑与皇室通婚(当然唐朝皇室的公主在这方面也有责任),宋代以后,最多是一门几进士,大家族干涉政权就不多见了。

  三个阶段里,秦汉有四百年的统一,隋唐到明清也是主流统一,唯独士族掌权的南北朝一直是血雨腥风。真正没有动乱的时代只有西晋不到三十年时间,之后一直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残酷屠杀。现在很少有人能了解史书里的血腥,史书更无法再现真实的血腥。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的话体会到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我不是为古人出的这身汗,是越看越觉得当年士族做官的途径(至少是易中天所说的士族)有点历史螺旋上升的味道啊?南北朝的事情,我只看过三篇,大概是葛剑雄的《五胡乱华》、天涯上赫连勃勃的《华丽血时代》和《资治通鉴》相关内容,其中残忍血腥的触目惊心,和士族的腐败堕落同样触目惊心。

  是古今的不幸雷同和士族与南北朝超过地狱的场景让我冒了一身冷汗。希望这汗是白出的。

  相信时代进步了将近两千年,我们不会再次遭受那样的动荡,但是为个人计,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晋朝的小老百姓,刚刚参加过了大晋政府举办的三国统一联欢晚会,你应该做什么呢?

  一、锻炼身体,要跑的快、能游泳,这样在将来八王之乱的时候能快点跑到安全的地方;

  二、做好储备工作,首先是粮食要多多储备,其次是防身之器要准备好;

  三、另外别指望出国,出国更惨,到处是匈奴骑兵。

  不管如何,做好准备吧。两年前我们生活在一空前盛世,现在却内忧外患;两年前我们生活安乐无望,现在却危险又充满希望。

[原文在百度空间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