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说法,但是在王仙芝、黄巢从山东打到广东,从关东打进关中,天下大乱的时候,四川一直很安静。这也是朝廷奔蜀的一个原因吧!当时四川的军事、政治一把手是陈敬瑄,四川能保持平静,于他……应该没什么关系。但是四川乱掉却和他关系密切。

 陈敬瑄大概是想加强吏治,所以经常派人到下属各个州、县去检查,这些人被称做“寻事人”——瞧这名字起的,大有没事找事儿之意。实际上大部分下去视察的当然都会地方长官索要封口费,地方长官学乖了就主动送上去。然后老陈以为,哦!吏治晏然。但是小陈以为,嘿!古今皆然。

  这样做多少还是会给地方官员有些压力的。比如有个叫阡能的地方官员,因为办理公事超期,害怕给捉了去,就像宋江一样落草为寇了。可以想见,在“寻事人”的威慑之下,地方官员做事是会用心一点的,毕竟做官比做贼好。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寻事人”总要收取贿赂的非法行为,也有反面的作用。比如有个叫张弘让的地方官员,由于到他那里寻事的两个人不肯收取贿赂,连邀请赴宴那两个都不来——要么这两个人很清廉,要么自己已经罪大不赦,连送钱也没人敢要。张弘让觉得前者的概率还不如春节通过电话订票拿到火车票的概率大,所以当晚就落草为寇了。但是回去查了:老张没问题。

  下层的人为非作歹,产生了负面效果,如果中层能妥善处理一下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公安局长杨迁劝诱张弘让自首认罪,保证能宽大处理。想想自己确实只是过度紧张,张弘让就投降了——然后呢?杨迁把张弘让械送成都,找到陈敬瑄邀功:这是我指挥有方捉来的叛徒!

  中层也胡作非为,如果上层能及时纠正,也还是来得及的,甚至还会有更好的效果。陈敬瑄看了邀功的状子,二话没说,把张弘让打了一顿后在城墙上钉了两星期,然后用极其酷烈的方式处死了他。这下完结了,从下到上,全做错了,最后是以冤案收场。但是好象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成功!

  但是未必,前面还有个真的做坏事了的阡能呢。杨迁给张弘让写信时,也写了封一样的给阡能寄去,刚刚收到阡能感激涕零的回信——就是在这时候,阡能听到了对张弘让的宽大处理。不用想,阡能大骂杨迁,“发愤为盗”。这下可好,做什么事情,只要“发愤”或者“发奋”,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第一步是强迫良民从盗,不从就杀全家,一个月工夫就有了上万人;第二步是建立组织,“立部伍,署职级”。建立组织以后力量就不一样了:“横行邛、雅二州间,攻陷城邑,所过涂地”。以前的盗贼可能也很多,张弘让官做不下去,当夜就跑去做盗贼,说明盗贼很多,但是四川大体平静,说明这些盗贼不过是紧时为民,松时为盗,没有组织,就不能像王仙芝、黄巢一样形成强大的力量,很容易被招安。阡能虽然创建了有组织的盗贼,但是从他“所过涂地”的行为判断,我们知道他是个“有组织,没纪律”的黎叔式盗贼,还不是起义军。

  对付盗贼,依惯例派兵征讨:杨行迁三千人,胡洪略、莫匡时各二千人。比阡能的人数少一些,但是这七千人是职业军人,对付那些拿长矛姿势还很像捏锄头柄的,不管多少都没问题。第二次需要但是的是,阡能是有组织的,所以杨行迁等人不能平定叛乱反而越演越烈。

  阡能的势力逐步发展到了成都附近的时候,陈敬瑄眼看着不能再指望杨行迁了,这小子,和杨迁一个德行,都只能坏事儿!那谁能好事儿呢?就想起来了高仁厚。以高仁厚为都招讨指挥使,带五百兵去代替杨行迁等人。

  高仁厚接手的,是一个有点严峻的局面,下面是一张成都附近地图,阡能当时占据的主要根据地应该是现在的邛崃(邛州)、雅安(雅州),但是他的军队已经逼近成都,与官军在双流对峙。成都离双流国际机场不是特别远吧!从下面的地图可以看到,当时的情况:

  部队从成都出发前一天,巡逻队注意到有个卖担担面的,从早上到中午,连续进出军营四次——抓起来审讯一番,果然是阡能派来的间谍。送到高仁厚那里,高仁厚很仁厚的把间谍松绑,很和蔼的问他为什么做间谍。间谍很惶恐得回答说:“我不是情愿的!我不过是一个村民,阡能把我全家关起来威胁我:你去探听到增援部队的实情就放了,不然杀你全家!”换了其他将领,大概会说:“我不杀你全家,只杀你一个,以警效尤!”

  但是高仁厚听了却告诉他:“我知道你一定是这样的,不会杀你的。”如此一句话,如果是训练有素的间谍,大概没什么用,但是阡能没给自己的间谍准备克格勃训练,对于一上午能去卖四次面的间谍,就基本上彻底打破了他的心理防线了。高仁厚继续趁热打铁:“你回去就告诉阡能,我明天就出发,只带五百兵。”这意思很明显,不是需要军情救你家么,我告诉你,我相信你是被迫的,我还真心帮助你。那个间谍又确实是被迫的,这个时候,恐怕早感激的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但是要先让他回去交差。高仁厚固然看在眼里,继续说:“但是我救了你全家,你也要有所图报,你回去了要替我偷偷告诉你们军寨里的人,就说高尚书知道你们都是好人,不过是被胁迫而已。高尚书就是来救你们的,投降以后高尚书会在你们背上写上归顺二字,然后就各复旧业,不要做贼了。我要惩罚的不过是几个头头而已,一定不会祸及百姓的!”前面,都是对间谍的施恩,在恩义最厚时,提出了一点要求,哪里有不答应的可能呢?如果这时候不提点要求,反而不好。所谓一升米养一个恩人,一斗米养一个仇人,但是放了这个人就必须一斗米,为了不反目成仇,那你就再给我一斗黄豆吧!

  高仁厚这次,可真的有点仁厚过了,还没出发就把自己的军事情报全如实告诉了对方间谍,还要放间谍回去,而且还叮嘱间谍,一定要通知到哦!不过,顺便通知点其他的事情也是必要的就是了。不过然后间谍的回答,就有点太文邹邹了,那间谍能一上午卖四次面说明智商不是特别高,我猜,大概是司马光说的更对吧:“此皆百姓心上事,尚书尽知而赦之,其谁不舞跃听命!一口传百,百传千,川腾海沸,不可遏也。比尚书之至,百姓必尽奔赴如婴儿之见慈母,阡能孤居,立成擒矣!”但是我们可以想料,间谍说的也应该是类似的,不过大概粗鄙点儿就是了。

  第二天部队才出发,大军(五百人)未发,就已经先胜一筹。捉放担担面间谍,实在是高仁厚一着妙棋。他一定在受命之时就已经知道阡能的势力不过是胁迫而来,否则在捉到间谍以后不能马上做出判断;而间谍的言行,又印证了他的判断。阡能想知道的,不过是对方的军情,而高仁厚已经知道的,是对方的士气,不仅如此,高仁厚还要让对方的军队知道,自己的来意。

  两军交战,兵马未动,就已瓦解对方军心,胜负几无悬念。但是以数千屡败之卒,面对数万嚣张之敌,胜利会怎样到来呢?前线离后方只有不到一天的路程,明天,就要接敌了。

  会是血雨腥风?会是矢尽弓折?会是金戈铁马?会是……凯歌高奏吗?

[原文在百度空间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