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之托,读了读《货币战争》,这本书我以前就看过,但是没看完。这次看完了,但也是当小说看完的。毕竟托付我看这本书的人,也不过是把它当小说了么。而且他也不是要我写书评(他没这个境界,我没这个水平),不过是说这本书很好。

  这本小说写得实在很好,却不是指文笔。确实很像《达·芬奇密码》的风格,却更有影响力。迅速炮制出来的畅销书纯粹是为了挣钱;精心锤炼多年的学术著作是为了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可能不是为了挣钱,也应该不是为了宣传作者的研究成果,而是在宣传作者自己的思想。

  首先,这本书应该可以卖的不错。不过它里面有些地方确实有待商榷需要改进,我这样无论金融还是文学都极度外行的人有时候都觉得部分章节、段落写的有点太马虎了,如果好好改进改进,就可以更有悬念、吸引更多读者去买,但是不知道是作者忘记了还是编辑忽略了,仅仅留下一段马马虎虎的平淡叙述。所以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巧妙构思的畅销书——尽管它可以很畅销。和《达·芬奇密码》的相似,仅仅停留在情节构造上。

  其次,书里说到的种种阴谋,显然不是作者的研究成果。那些阴谋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美国总统都会因之而被干掉。作者把这些暗藏的阴谋组织大白于天下,且不说他是怎么知道的,仅仅作者依旧活得好好的,还到处演讲,就已经说明那些阴谋组织仅仅存在于书中而已。所以说,书中描述的事情,当然也不是作者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书的内容是完全完全依照事实虚构出来的,不是真的,不是学术著作。虽然很多人都把它当成真的,包括推荐这书给我的同事。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作者的思想。看完了全书(很粗略的),我深深的为金融运做对国家安全、民族经济,进而我自己的切身利益的影响感到震惊。我的第一个想法是“为什么人民币要升值?”,第二个想法是“美国会不会借助金融工具来掠夺我们?”。我想,如果作者知道了这些,可能会微笑:嗯,又一个人被影响了。确实,一个人,很粗略的看书,看完了还不觉得这书好,但是他却深深的为书中的内容打动——这不是宣传思想的最高境界么?而且作者应该早就从网上的种种争论,知道了一切。

  在这本书中,作者想宣传的思想,在宏观方面应该是中国需要构建自己的金融体系,做到能攻能守:金融大鳄来了能让它刹羽而还(如果大鳄有羽毛);自己高兴了,也能去小肥猪那里做做大鳄饕餮一番(就像广场协议)。在具体手段上,似乎是:一、恢复金本位,让纸币与实际货币挂钩;二、保持银行国有,或者是金融命脉要控制在国家手上而不是私人手里;三、自主人民币汇率,美国叫就让它叫。我不懂金融,这些总结是我看完了以后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加的。如果说我懂了点金融,也是在这本书里学的,惭愧!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背后原因的。凭我个人感觉,这本书诞生的直接原因应该是前一段在美国等国家要求下人民币缓慢升值。我想,作者就借此机会,发布这本书宣传自己的思想。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房价暴涨、股市暴涨、猪肉暴涨,进而带动整个物价体系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这些现象很像作者在书中描述的银行家阴谋集团掠夺一个国家财富的第一个步骤,现在的中国人看了,就会有不能不信的感觉了。借此机会宣传自己的思想,实在是个好时机。

  所以我觉得,和这本书更像的,应该是《狼图腾》。

又:在网上,也有评价认为这本书是抄袭之作,主要论点是抄袭了美国记录片The Money Masters和Descent Into Slavery,可能还有其他。这样的说法,唉,参考上海交通大学的汗芯(让人汗的汉芯)事件、麒麟操作系统事件,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网站:ROTHSCHILD,在上面的首页的介绍,大概是这样的:Rothschild曾经处于世界银行业的中心地位达两百年之久(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今天,它向政府、公司和个人提供投资银行、合作银行、私人银行和信托业务。为了让用户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们要求的建议和服务,我行是按照全球规划部署的。通过在三十多个国家的四十多个办公点,从北美到澳洲,到欧洲,用户都可以获得Rothschild的经验和想法的帮助。我行挤身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之列。Rothschild承诺追求卓越,因此而集中注意在它擅长的方面,这又使它更加优秀。而它的影响力和荣誉来自员工的品质和客户的品位,这一切促成了一种重视有实效改革、诚实、严格又灵活的文化,进一步又使之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原文在百度空间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