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本书,终于读完了。

  这本书分成了上、中、下三册,我是最后才下载到了中册,所以最后是以中册看完全书的。那时节,正是纳粹狂潮从东往西,席卷整个欧洲大陆: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复奥地利吞并捷克;三个星期屠平波兰,希特勒与斯大林握手言欢平分东欧;硝烟才起,一片降旗飘丹麦,大军未动,三千江山弃挪威;不到五十天,腓特烈的子孙就轻易得羞辱了拿破仑的后代,然后狠狠得盯着最后的维多利亚。

  整个欧洲大陆,都在刺刀的胁迫下,冲着大西洋上的孤岛大吼:

  嗨!希特勒!

  英伦三岛真得成了大西洋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风雨飘摇:拿破仑战争时候可以联络的盟友,要么已经被打倒在地奄奄一息,要么早就择木而栖为虎作伥,更有甚者是与希特勒狼狈为奸瓜分鱼肉;唯一的支援来自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美利坚,却犹疑未定,而此时,强大的敌人就在几十里对面的海峡上,磨刀霍霍!

  情况也确实到了危急的时刻:“德国人从8月24日到9月6日每天平均派出 1000多架飞机。这位帝国元帅这一回是正确的。不列颠战役已经进入了决定性阶段。皇家空军驾驶员1个月来每天要出动好几次,已经很疲劳了。他们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但是德国方面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发挥效力。英国南部的5 个前进战斗机场遭到了巨大破坏,更糟的是,7 个关键性的扇形站有6个受到十分猛烈的轰炸,整个通讯系统似乎已处于被摧毁的边缘。这使英国面临灾难的威胁。”

  “最糟糕的是,皇家空军战斗机防御力量开始变弱了。在8 月23 日到9月6日这个关键性的两周中,英国被摧毁或受重伤的战斗机有446架,虽然他们当时并不知道德国空军损失较少:损失385架,其中214架为战斗机,138架为轰炸机。而且,皇家空军有103名驾驶员被打死,128名受重伤——为当时全部驾驶员的1/4。正如丘吉尔后来所写的那样,“局势已对战术空军不利,人们感到十分焦虑”。这种情况如果再继续几个星期,英国在天空就没有有组织的防御力量。入侵几乎肯定是会成功的。”

  “在9月7日傍晚,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开始了。正如前面所说德国人投入了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在那天星期六下午5点左右,第一批320架轰炸机在德国所有的战斗机的保护下,飞到泰晤士河上空,开始向瓦尔维治兵工厂、各个煤气厂、发电厂。仓库以及几英里长的码头扔下了炸弹。这一片广大地区立即成为火海。锡佛尔镇的居民被火包围了,不得不从水路把他们撤出来。天黑以后,在 8点10分,第二批250架轰炸机再次进行袭击,接着一批又一批的飞机不断前来轰炸,一直进行到星期天早晨 4点30分。第二天晚上7点30分又来了200架轰炸机,继续炸了一整夜。这个大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伦敦从9月7日到11月3日连续57个夜晚遭到恐怖袭击,每天平均有200 架轰炸机前来轰炸,以致在丘吉尔看来(他后来如此透露),这个城市不久肯定将成为一片废墟;同时英国其他大部分城市,尤其是考文垂,在整个秋天和冬天也要遭到巨大的残酷的破坏。”

  在这样紧要的境况下,全世界反法西斯志士都急切着看着这一叶在暴风雨中挣扎的扁舟——

  丘吉尔:胜利!

  “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胜利,就没有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英帝国所代表的一切,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这一世代相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世界文明的存亡系此一战。英国人民的生死系此一战,我国制度以及英帝国的国祚能否延续亦系此一战。不久敌人将倾全力向我们猛扑过来。希特勒深知如不能在英伦岛上击溃我们,他便将彻底失败。如果我们能抵御住他,整个欧洲便可得到自由,全世界便可走上阳光灿烂的广阔大道。但是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包括我们所熟悉所热爱的—切,将陷入一个新黑暗时代的深渊。发达的科学的使这个黑暗时代更险恶,更漫长。因此、让我们振作精神,克尽职责。倘若英帝国及联邦得以永世长存,人们将说道:“这是他们最光荣美好的时刻。”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我们决不同希特勒或他的任何党羽进行谈判。我们将在陆地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天空中同他作战,直至借上帝之力,在地球上肃清他的阴影,并把地球上的人民从他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言辞铿锵有力,纵然语句不一,抵抗到底、决不投降的决心却绝无二致。真是个硬派的英国绅士!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确实是正面的中流砥柱,为光荣的日不落帝国赢得了最后最亮的荣光:在看似强大的法兰西大坝轰然倒下时候,英国用单薄的三岛在纳粹的狂潮中巍然不动。而这个硬派的绅士,站在柱石上向希特勒叫板,凭借的是脚下的英伦三岛,对抗的是吞并了整个欧洲的狂热纳粹;讲出的是真诚的鼓动,应对的是狂热的煽动。已经被整个欧洲抛弃了,仍然大有纵然被整个世界抛弃也要孤军奋战到底的气势,对比丹麦、比利时、法国的软弱,挪威、波兰、丹麦的失陷,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的短视和贪婪,捷克斯洛伐克的无奈,英国,拥有丘吉尔的英国,是一个坚强、英勇、智慧、力挽狂澜的战士——这是拥有丘吉尔的英国,不是张伯伦的英国。

  丘吉尔为英国带来了光荣,也是最后的光荣。他看到了二战的斗争,也看到了二战后美苏的崛起。就是不知道,他看到自己的后继者布莱尔的作为,不知道会做何感呢?

  今日之英国,完全就是美国的跟班了,连战略核武器都是美国代发,国家元首跟了人家老大做小弟也是情有可原吧!说实话,看《第三帝国的兴亡》,在看到不列颠之战的时候,确实很敬佩丘吉尔,不知道怎么就想起来了布莱尔,竟然有点微微的鄙视他了。如果说丘吉尔有项羽的形象,那么布莱尔就是有点像见风使舵的小人了,怎么能不觉得有点想鄙视他呢?

  跋

  再想想,如果换了丘吉尔在今天做应该首相,大概他也会采取类似的路线,紧跟美国吧!时势所迫,为人奈何?布莱尔固然做的不够像个好汉,但是作为肩负五千万人民福祉的政治家,能忍下几口气也是应该的不对?如果换了布莱尔到二战时候,难免也会变的硬派点的。

  不过,把这两个人对调最大的可能是他们都当不上首相才对,此一时彼一时,二战才结束丘吉尔就马上给选民赶下台了。他们毕竟都只属于他们的时代。

[原文在百度空间已经关闭]